(相关资料图)
这是一本特别有感觉的书…我们所喜欢的、所关心的,可以是很多领域、杂七杂八的,而这本书把这些东西都结集了起来。”不光名人,读库的书友所跨圈层之大,令人咋舌。 15岁的高中生、中年电焊工、边疆警察、职场白领、退休大爷····· 上面这位站着讲话的秀气的大哥叫季敏枢,南通一位普通的电焊工。 从2006年读库第一期开始订阅,直到现在。而且,十几年来,一直坚持银行汇款。 就在刚刚过去的10月,老六收到编辑的一条微信,是季大哥的女儿用爸爸的手机发来的: 愿天堂有书可读 老六哭了,但也正是季大哥女儿最后那两句话,又燃起了他心里的熊熊斗志。 在这个阅读寒冬的时代,《读库》读者几乎渗透在生活的角角落落。“而且,《读库》是个神奇的存在,不管你在什么地方,只要看到有人拿了一本《读库》,你不用认识他,就知道,嗯,他和我是一路人。”不止内容,《读库》的讲究还在于各种细节。 “不增加读者财力上的负担,不增加读者视力上的负担、不增加读者体力的负担。” 老六要做的书,不贵、好看、随手能拿。难怪我们经常看到有人在地铁上阅读《读库》,相视一笑,有种千里逢知己的默契。每年我们都会推荐《读库》。太多读者都是十年以上的忠实老读友。 从懵懂少年到成家立业,《读库》始终就像茫茫人海的那座灯塔,带你真正开拓视野,走出认知盲区,丰富精神世界。引领着我们走向更好的人生。 历年来的《读库》 一本好书的魅力就在于此吧!它不会因为时间洪流而褪色,反而沙里淘金愈沉淀愈有味。2023新年将至,新一期的《读库》又将来到我们身边,大家都无比期待着。 我们也第一时间跟读库联系,为大家争取到了新一年的福利: 《读库2023》全年预订!原价622元限时特惠价只需386元! 直降二百余元 每天不到1块钱, 就可以拥有一整年的阅读快乐,非常值。 点击下图,即可订阅▼▼现在下单,预计2023年1月底收到第一期 还没完! 今日预定《读库2023》 你还将额外获得 我们给大家争取来的重磅福利 福利1:免费获赠价值283元读库App一年会员资格▼
在读库App中,您可以——
✔第一时间读到2023年各期《读库》全部内容; ✔在线阅读自2022年起各期《读库》全部内容; ✔获取各期《读库》纸质书未能收录的更多相关“加料”; ✔随时随地享用专为读库App用户奉上的各类音视频内容; ✔在线阅读专为会员特供的其他读库图书; ✔在线阅读陆续上线的往期《读库》文章; ✔优先获知读库的各种最新动态、产出; ✔通过笔记功能记录分享阅读心得、与作者编者直接交流; 这是只有全年订户才能享有的权益,2023读库App限量开放。 福利2:免费获得价值198元主题读库本6本▼福利3:定制款【敦煌定智慧御守】增长智慧,对抗焦虑▼此次赠书同时收到的,还有老六在每期图书交付时写下的信。真诚如初,这封信也成为不少读者的一个额外期待。 老六说:“我们今年不会祝您幸福,因为知道您的身体和精神正在经历重创。 但需要您保持必要的力量和清醒,去努力维持您自己的宁静与尊严。”来吧,与十八岁的《读库》结伴同行。 点击下图,即可购买▼现在下单,预计2023年1月底收到第一期 1不管什么时代我们都不该让纸质书消失《读库》的诞生很偶然,源自理想青年老六的一次浪漫狂想: 给那些还愿意花钱买书、愿意花时间读书的人做一套书。于是拒绝高薪offer,瞒着老婆借钱,一个人扛起一个团队,从约稿、到审稿、到排版、编辑、对接出版社······ 35岁到51岁,5000多个日夜,几百万字逐字审稿,6次被迫搬迁库房,一度要靠再打一份工来维持支出·····行路难,难于上青天。 老六手机里一直保存着一句话: 再不给我稿子,就拿弹弓子崩你们家玻璃。 还好,有无数同行者的坚持,有无数死忠读者的守望,老六的理想才终归照进现实。“把理想实现了才叫理想主义。”关于读书这件事儿,“不管性别、年龄、职业、体重、学历、长相和血型,没有一个人可以免疫”,她散落在各个年龄,各个地域,各个职业,各个人群。 老六就想做这样一套给读书人看的纸质书——有书的质感和价值,老实记录当下的点滴,朴实的文字也可以发人深省。避开那些虚头巴脑、毫无意义的配图,至少不应该是读者都能够想像得到、能在别处见到的图片。将油墨用在最值得用的地方。 把一本书做得像一本书的样子。让内容之外的其他环节尽量不打扰到读者。 纯文本也有纯文本的美感,有了纯文本,才能衬出其他部分图片的力量。来自读库2106吴钢所写《梅夫人与程夫人》 所以你看《读库》,不会想这些文字会不会对你有什么功利性的效果,但一页页翻过去,“你身体里就有一部分东西改变了”。纯粹阅读好内容,是一种人格上的洗礼。 只是看着智慧的开花结果的过程,都享受得不得了。 点击下图,即可订购▼2读好书就像跟了不起的灵魂同行书很多,但好书难得。现在有太多的书,把精力财力放在装帧包装上,却忽视了最关键的:文字的力量。《读库》的文章,千里挑一。看他们的选稿标准就知道:小说、诗歌、散文等纯文学作品,不属我们的选稿范围。 学术文章,不属我们的选稿范围。 千字文,不属选稿范围。《读库》所刊文章篇基本在五千字到五万字间。心情随笔,个人感怀,亲情文章,人生顿悟,不属我们的选稿范围。因为适合刊载这类稿件的媒体太多了。 书评,影评,乐评,不属我们的选稿范围。最后一条可能容易让大家误会。《读库》不就是这样一本文艺读物吗? 是的,但我们不需要评价作品,而是去找到直接当事人,挖掘背后的故事,或是对作品中的某些细节,进行疯狂地研究。哪怕只是些边角余料,都要挖个底掉儿。 《莫言和他的高密东北乡》中,作者导演张同道跟随作家莫言回到山东高密。从旧居、到父亲、母亲、军营、诺奖·····作家的故乡并不仅仅是指父母之邦,而是指作家在那里度过了童年,乃至青年时期的地方。这地方有母亲生你时流出的血,这地方埋葬着你的祖先,这地方是你的血地。 《莫言和他的高密东北乡》2104期,共150页 所以《读库》中受人好评的文章,基本没有读者会说“这个作者太有才了”。 我们展示的是才华的另一面:老老实实把自己想写的东西交代清楚,踏踏实实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琢磨透,切切实实尊重读者的习惯和判断。 “用写一本书的力气来写一篇文章”。我们要呈现的是这样的出版生态:聪明人下 笨功夫。写作者和阅读者,心里有着一定的谦卑和热忱。 《少年西湖记》中,当代著名历史学者、教育学者付国涌先生,为我们揭开西湖边国语书塾的神秘面纱。从春夏到秋冬,他和孩子们一起吟诵诗句,水声、鸟声、读书声交汇相融。一起读苏东坡、岳飞、徐志摩,读朱光潜、宗白华、李泽厚,读《诗经》红楼梦》······如果不是这篇文章,我们竟然不知道还有这样一间有趣而意义深远国学课堂。 《少年西湖记》2102期,共82页 很多作者花几年功夫研究一个事情,写就一本书是很不容易的。而我们读这么一本书,只花了几个小时就把它读完,这其实太奢侈了。这些凝结在书里的生命精华,作者可能花了自己一辈子的力量,带你见你从来没有见过的风景,走你从来没有走过的路。 那种感激感和幸运感,都会让人惊叹:天哪!我居然能遇到这样一本书。能有这样一个了不起的头脑,了不起的灵魂,在和我同行。《松风水月归辋川》中,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贾珺教授,从园林、建筑讲到历史、文化,融会贯通,为我们呈上一篇干货满满又别开生面的美文。 《松风水月归辋川》2104期,共62页 有时候,《读库》也会挑战一下读者,发一篇你不熟悉的领域的好文章,但只要读进去,就能跳出舒适区,发现一个更大的世界。
《从“深蓝”到“深思”》以人工智能为契机,让人开始对围棋感兴趣; 《这一年的电影海报》让人了解一张富有创作力的海报到底如何做出来的; 《赛博与朋克》探讨如何在科技狂飙中获得平衡,在算法控制下寻求自由。还有很多我们想象不到的······ 《我在北京派快件》作者是一名快递小哥,叫胡安焉。 《读库》的每一篇文章,就像世界的一小块拼图,呈现被忽略的细节,连接更多的侧面。 难怪很多读者说:光这一篇能带我进入新世界大门的文章,就能“值回票价”。 个性。只有有个性的东西,别人才喜欢。 稳定。一定要有稳定的质量,才能培养出人们的阅读习惯。 一期一会。两个月出一期新书,不会有沉重的阅读压力,读时轻松,读完期待。 点击下图,即可订购▼3用匠心的精神做书每一个细节都让阅读更美喜欢《读库》的人,都很喜欢他的设计。 梁文道也偷偷夸过:《读库》在主编张立宪先生的手中风格非常强烈。首先装帧设计的封面就很讨喜,如今能够这么素雅做封面的书,已经很少了。” 简单、干净,纯粹。 灰色封皮,只有书名和期号,没有乱七八糟的推荐语也没有腰封,不给眼睛添麻烦。摆在书架上,都显得整洁很多。 《读库》封面烫金特写 去年还特地换了进口月白文库轻型纸。 色彩比以往更细腻,整书拿在手里也非常轻巧。所以《读库》也一直是大家公认的通勤读掌中宝。 每期封面都不一样的四位数字,是《读库》跟读者的密码暗号。 四位数字的前两位,表示年份,比如2021年出的《读库》,前两位数字就是21。后两位,则是当年的编号。 从0600开始,读库已经有一百多期。书上数字,是编号,也代表了被我们记录珍视的时间。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,读库每一本书,还会有一本独立装“小册子”——“读库本”。 很有自己特色和调调的精美小册子,挖掘社科、文化、艺术、经济、科技等领域的一件小事。 体量小巧,但内容却绝不马虎,每一期都很精彩。 <夹在中间的是当年的读库本> 众众人拾柴火焰高 《读库》在南通新物流基地,很酷炫 《读库2023》全年预订!原价622元限时特惠价只需386元! 直降二百余元 每天不到1块钱, 就可以拥有一整年的阅读快乐,非常值。 点击下图,即可订阅▼▼现在下单,预计2023年1月底收到第一期
发现更多艺术之美
关注艺非凡视频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