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燕镔 朔州市中医医院检验科
【资料图】
很多人都不知道检验科三大常规具体是哪三大检查,今天就让我们来详细谈谈检验科三大常规的相关知识。
1、检验科三大常规具体是指哪三大?
(1)血常规。血常规是血液检查里的血细胞分析,查的是白细胞、红细胞和血小板及相关数据,可以查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、贫血、炎症、白血病等血细胞相关血液性疾病,有较强的提示作用,是一项基础检查。
(2)尿常规。尿常规是发现肾脏疾病的重要检查,因为肾脏疾病起病隐匿,初期没有明显不适,导致患者去看肾病时,往往病情发展已经较重。如果不做尿常规检查,很难在早期诊断肾脏疾病,容易错失早期治疗的机会。
(3)粪便常规。粪便常规主要查粪便中的各类细胞、隐血等,粪便常规是一项主要针对消化道的筛查。比如早期肿瘤在肠道内、胃内生长时会导致大便潜血阳性。做粪便检查时,如有隐血阳性、有肿瘤可能的患者可以再去做胃肠镜等进一步检查。
三大常规检查是医院检验科检查中的重要项目,也是常规健康体检的必备项目。三大常规项目虽然检测精度有限,但检测结果非常全面,出结果的速度较快。患者拿到检测结果时,上面通常会标有参考值,患者可自行比对。如果出现较大的数据差异,应该及时就医咨询,医生会综合所有的检测结果以及检测中的其他数据,为患者安排更加深入的检查。三大常规的检查结果也可为后续病情的诊断提供相关参考依据。
2、血常规介绍
血常规是指抽取静脉血进行化验,观察血液中的血细胞数量的变化、形态以及分布等指标,从而初步判断血液系统的状况。其筛查的疾病包括:血液系统疾病、细菌感染以及病毒感染等。将血液送检之后通过检测,可以监测出血液当中红细胞的数值和血红蛋白浓度、白细胞数值和白细胞分类情况、血小板数量以及分布宽度等,可辅助医生判断疾病情况。血常规检查一般包括几个方面:
(1)白系细胞检测:白细胞计数以及中性粒细胞、嗜酸性粒细胞、嗜碱性粒细胞、淋巴细胞、单核细胞等各成分细胞的计数、百分比等。
(2)红系细胞检测:红细胞计数以及血红蛋白含量、网织红细胞计数、平均血细胞比容、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、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等。
(3)血小板系统检测:血小板计数以及血小板平均体积、血小板分布宽度、血小板压积、大型血小板比率等。
在血常规中看白细胞、红细胞、血小板及各项相关数据具有诊断参考价值,如当细菌感染的时候,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会出现偏高的现象;病毒感染的时候,淋巴细胞相对增多,白细胞总数会出现偏低的现象;贫血的时候,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会降低;当凝血功能出现异常,血小板的数量及大小可能会出现异常。
3、尿常规介绍
尿液是血液流经肾脏时,经肾小球的滤过、肾小管和肾集合管的重吸收与分泌后生成,再流经输尿管,在膀胱内暂时贮存,最终排出体外的一种体液。尿常规指的是化验患者的尿液来分析尿液中的成分,里面包含的项目有很多,如尿比重、尿蛋白、潜血、白细胞、红细胞、葡萄糖、亚硝酸盐等等。其排泄需要经过肾脏、膀胱、泌尿道,所以尿常规检查可以反映患者的整个泌尿系统的疾病情况。主要用于泌尿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监测、安全用药监测、职业病辅助诊断等。另外,人体的很多蛋白质和化学成分代谢产物是通过肾脏排泄的,可以通过检测肾脏中的物质来反映机体的代谢情况是否正常。通过检查尿常规,可以发现很多肾脏方面的疾病以及评估身体状况。尿常规检查一般包括几个方面:
(1)尿液理学检查:可以检查尿量、颜色、透明度、比密、尿渗量等。
(2)尿液有形成分检查:可以检查红细胞、白细胞、上皮细胞、管型、结晶等。
(3)尿液化学检查:可以检查酸碱度、蛋白质、尿糖、酮体、胆红素及各类蛋白等。
以上是尿常规检查包含的大致内容,每一项检查都可以反映出肾脏的病变情况,临床上一般应用于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。比如出现尿蛋白阳性,往往提示有肾炎;而出现尿中白细胞增多,则提示有尿路感染;出现尿糖阳性,往往有血糖的异常,比如糖尿病造成。
4、大便常规介绍
大便常规是判断机体消化系统状态的一项基础检查,可以观察粪便的颜色、外观及软硬度,判断粪便上有无血液、黏液等。同时,通过显微镜检查,判断粪便的有形成分。大便常规可以检查大便当中有没有白细胞、脓细胞以及大便潜血是否出现异常。当上消化道出血的时候,有可能导致大便潜血出现阳性。检测时需使用清洁容器采集少量粪便及时检验,便常规检查一般包括几个方面:
(1)粪便理学检查:粪便量、外观、寄生虫与结石等。
(2)粪便化学检查:潜血试验、脂肪、胆色素等。
(3)粪便显微镜检查:观察白细胞、红细胞、结晶、病原微生物等。
粪便常规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辅助检查手段,尤其是在消化科应用比较广泛。如便中有白细胞,提示有肠炎、细菌性痢疾等。粪便红细胞增多常见于下消化道出血等。如果发现寄生虫卵、虫体等,提示有寄生虫感染。
以上就是关于检验科三大常规的介绍,综上所述,三大常规是诊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经济、有效、便捷、可靠的检查项目。
标签: